• 导 航
  • 安徽姜太公酒业有限公司(安徽姜太公酒业有限公

    1. 安徽姜太公酒业有限公司官网

    简介】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吕尚。商朝末年人,其始祖四岳伯夷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于吕地,因此得吕氏。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姜太公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记载】
    “昭烈武成王”姜子牙
    姜太公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位高寿的人,姜太公死后,返周而葬,葬于文王、武王的陵墓旁。当时周朝规定,姜太公五世之内皆返周而葬,五世之后才能葬于齐地。在唐宋以前,姜太公被历代皇帝封为武圣,唐肃宗封姜太公为武成王,宋真宗时,又封姜太公为昭烈武成王。到了元朝时期,民间对姜太公增加了一些神话传说。到明代万历年间,许仲琳创作了《封神演义》小说,从此,姜太公由人变成了神,并且为民间广为信奉。
    姜太公钓鱼
    姜子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著名人物,同时他在道教和民间的地位也较高。他出身贵族家庭,祖先的封地叫吕,所以他又被称为吕尚。姜子牙生于宛西(今日的河南南阳西部一带),自幼聪慧。据说,他还能预测世界上将要发生的大事。
    当时姜子牙所在的王朝商朝的纣王是一个残暴的人,他统治期间战争不断,为了躲避战乱,姜子牙到中国北方的辽宁隐居了40年,后来又来到西北陕西省的终南山。在那里,他经常到渭河去钓鱼,可是3年中他却一条鱼也没有钓到,而且他的鱼钩还是直的。人们都嘲笑他,他却无动于衷,所以在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神奇的是,后来他果然钓到一条鱼,在鱼的肚子里有一本兵法书。更巧合的是,当天晚上,周王朝(公元前11世纪-8世纪)的姬昌周文王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高人。第二天,他就遇到了姜子牙。姜子牙向周文王讲述了自己的身世,文王当时正为了打败敌人建立王朝而搜罗人才,所以就对他说:我的先祖太公早就寄希望于你了。因此,后人又称他为太公望,在民间一般称他为姜太公。文王给他以极高的地位,并在他的帮助下,消灭了商朝。在以后的中国各朝代都为他建立了神庙,而道家也传说他升天成仙了。
      一、姜太公生平及其出生地之历史考证
      姜太公为炎帝神农氏54世孙,伯夷36世孙。为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太师,齐王,妻名申姜,共有13子(丁、壬、年、奇、枋、绍、骆、铭、青、易、尚、其、佐),女邑姜封周武王妃、皇后。公元前1211年,殷朝庚丁八年已酉年出生于今山东省日照市;公元前1072年戊辰年,周康王六年,卒于周首都镐京,岁寿139岁。陵冢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周陵乡,距离文王陵1公里;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姜太公祠内设有衣冠冢。
      姜太公半生寒微,择主不遇,飘游不定,但他能动心忍性,观察风云,等待时机,终遇明主,辅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兴周。周武王伐纣,太公为军师,牧野大战,灭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姜太公被封为齐国君主,他治国有方,创建了泱泱大国,遗风犹存,累世相续,为后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础。
      关于姜太公的出生地,文献记载不一,主要是东海说和河内说。
      《孟子·离娄上》说:“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吕氏春秋·首时》篇说:“太公望,东夷之士也。”高诱注《吕氏春秋·首时》篇说:“太公望,河内人也。”《后汉书·郡国三》注引《博物记》云:“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今存。”《水经注·汶水》云:“(汶水)又北过淳于县西,故夏后氏之斟灌国也。周武王以封淳于公,号曰淳于国。”《水经注·齐乘》云:“莒州东百六十里有东吕乡,棘津在琅邪海曲,太公望所出。”《水经注》引太公庙碑文曰:“太公望,河内汲人。”究竟何说为确,据史籍和当代有关专家的考辨,认为东海说根据较为确凿。东吕乡当为姜太公出生地。古代吕、莒本为一字,莒为周代国名,即为现在山东省莒县。东吕乡、东吕里在莒城东面,今属山东省日照市。汉张华《博物志》明确标出:“海曲城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西汉的“海曲’则为现在的“日照”。今人杨伯峻对姜太公里籍作了具体的考辨。他说:“阎若璩《四书释地续》云:‘后汉琅邪国海曲县,刘昭引《博物记注》云: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今存。又于清河国广川县棘津城,辨其当在琅邪海曲,此城殊非。余谓海曲故城,《通典》称在莒县东,则当日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即是其家。汉崔瑗、晋卢无忌立《齐太公碑》以为汲县人者,误。”(《孟子译注·离娄上》)所论有据、甚确。就是说,姜太公的出生地当今山东省东部黄海之滨的日照、莒县一带,亦正是司马迁所说的“东海上人’之义。据齐国国都,当今的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史记记载姜太公出生地为现今日照市。据姜太公分支后裔卢氏宗亲世界研究会(含韩国等国外卢氏)史记记载,姜太公出生地为山东日照市。当今中国研究姜太公的最高权威之一,中国国防大学著名教授,姜太公后裔姜国柱先生,经多年研究考证,确认姜太公出生地为山东省日照市。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四千年前,日照市两城镇(距市区十八公里),是亚洲最大的城市。这是美国考古专家组同山东大学在实地联合考察半年之久得出的结论。作为一代伟人姜太公出生在这样的文化发达地区,应更合乎情理。经综合考证分析认为,姜太公出生地应为山东省日照市。
    《水经注》引太公庙碑文曰:“太公望,河内汲人。”《吕氏春秋·首时》篇说:“太公望,河内人也。”《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望吕沿者,东海上人。”卫辉市在民国以前属河内郡,1988年以前叫汲县。卫辉附近有“东海”这个地名,有碑文为证。西晋汲郡出土的<竹书纪年>专载姜太公为"魏之汲邑人".(卫辉市太公泉镇吕村)

    2. 安徽姜太公酒业有限公司官网电话

    姜子牙是卫辉市太公镇吕村人。
    公元前1210年农历八月初三,姜太公诞生于卫辉市太公镇吕村。姜太公亦称吕太公,名尚,字子牙,号飞熊。是我国西周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他也是我国二百多个姓氏的血缘始祖。姜子牙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吕地(今河南南阳西),所以又称吕尚。
    扩展资料:
    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 ,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可是直到70岁还是一无是处,闲居在家。
    姜子牙72岁时,垂钓渭水之滨磻溪,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姬昌,姬昌在出外狩猎之前,占卜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
    于是姬昌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与姜子牙谈论后姬昌大喜,认为姜太公是个奇才,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因此称姜子牙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

    3. 安徽姜太公酒业有限公司官网招聘

    1、姜子牙83岁出山。周文王去世後,周武王也尊称他为「尚父」。姜太公姜子牙是东海上(现今河南许昌,另一说法是安徽临泉姜寨)人士。在商朝时当过小官,商末民不聊生,纣王暴政年年,姜子牙辞官离开商都朝歌,隐居於蟠溪峡。并在磁泉边以长杆、短线、直勾、背身而钓的奇妙方式去钓鱼。静待多年,最後感动了求贤心切的周文王,姜子牙隐居10年,当他83岁时,周文王再度到访,在文王诚意请求下,姜子牙被拜为司马,辅佐文王。因为周文王曾对姜子牙说:「您真是我的太公呀!」,故後人尊称姜子牙为姜太公、太公望姜子牙老年得志,为周文王、周武王修文练武、励精图治,并策划推翻商纣的暴政。卒之在公元前1066年率兵三万,大败商军於牧野,为武王奠定周朝。因姜子牙辅佐武王灭商有功,被分封於齐(现今山东),是齐国的始祖。諡号为齐太公。
    2、《史记》记载,姜子牙(前1156年—前1017年),寿139岁。
    3、分析1)从史书看是真的。我们后人有怀疑很正常。2)需要考虑到:古代气候稳定空气质量超高无尾气排放植被茂盛食物无污染作物无化肥无农药更胜今日有机食品没有亚健康状态无香烟只能酿低度酒且无勾兑....种种条件都适合长寿。按现代医学理论,人是可以活到150-160岁的,姜子牙精擅养生,在当时的环境活到139岁虽然另人惊叹,但并不违背常识。

    4. 姜太公科技有限公司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导演饺子执导的,而《姜子牙》是程腾和李炜执导的,两部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跟《姜子牙》是同一个公司制作的,都是由彩条屋影业出品的,不过制作团队不太一样。
    有网友表示,《姜子牙》导演明显更有经验,技术也更成熟,两部作品是同一家公司制作,同一家营销宣传,最终的成绩肯定不会差。

    5. 姜太公53度酒价格

    [00:10.42]沉浮
    [00:11.89]单机游戏《姜太公的小岛》主题曲
    [00:14.23]
    [00:16.03]作曲:清莞/又又
    [00:20.27]作词:浣姬
    [00:21.97]编曲:又又
    [00:24.03]演唱:清莞
    [00:25.31]混音:又又
    [00:26.70]
    [00:28.13]
    [00:33.29]扁舟一叶 沧海一渡
    [00:39.85]伴行涛鸣月出
    [00:46.46]晚照山河 低吟且顾
    [00:53.13]遥望血色残图
    [00:59.61]赴 踏上了从未踟蹰
    [01:06.10]谁的旅途 或是谁的征途
    [01:10.72]
    [01:12.74]神思凝伫 海鸥翔处
    [01:19.17]千秋功过勿论 念心 一刹沉浮
    [01:25.85]埋藏孤独 怀中故土
    [01:32.45]芬芳涩苦 恍若最初 (WOO)
    [01:42.35](啦啦啦~啦啦啦~)
    [02:08.90]扁舟一叶 沧海一粟
    [02:15.35]蓦然流年暗度
    [02:21.84]入梦山河 如泣如诉
    [02:28.58]慷慨意气难书
    [02:35.13]赴 步履曾几番踌躇
    [02:41.80]谁的旅途 或是谁的征途
    [02:46.66]
    [02:48.37]不竭战鼓 无名头颅
    [02:54.91]轻谈风云易散 唯拾 一身傲骨
    [03:01.54]纵饮孤独 必争寸土
    [03:08.10]烽火一路 金戈挥舞
    [03:13.07]
    [03:14.83]不竭战鼓 无名头颅
    [03:21.35]轻谈风云易散 唯拾 一身傲骨
    [03:27.99]纵饮孤独 必争寸土
    [03:34.47]烽火一路 金戈挥舞(WOO)

    6. 姜太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属于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邢塘街道。名邦新都会这个项目比较不错。城市:阜阳,名邦新都会位于临泉城南新区姜尚大道与霞光大道交口西北角,名邦新都会目前对外报价也是比较合理的。开发商对这个项目还是挺用心的,户型也大都是市场常规经受住考验的户型。一、地段方面
      好地段的房产保值以及**的空 间都比较大,并且好的地段一般周围的学校、交通等都是优质的。
      二、配套方面
      楼盘内部配套设施包括水、电、燃气、煤气、宽带、停车场、公共厕所、活动空 间、休闲场所、物业公司等,而周边的配套设施包括商场、超市、菜市场、药店、学校、公交、地铁、医院等。
      三、户型方面
      户型非常重要,户型不同,通风采光也就不同。一般情况下南北通透、户型方正、设计布局合理、干湿分明的户型,是比较好的户型选择。
      四、价格方面
      很多人都会依照价格预算进行选房,其实要根据需求进行选房。看满足自己需求的房子然后选择一个在自己经济可承受范围内的房子。
      五、楼层方面
      一般来说1/3至2/3之间的楼层是所有楼层中性价化较高,也是相对舒适的楼层。不同的楼层,其通风采光、视野景观、噪音出行等问题是不一样的。
      名邦新都会周边交通方便,周边餐饮、医院、银行各类生活设备都齐全,适合居住。

    7. 姜太公是安徽人吗

    姜子牙七十二岁遇周文王的说法,主要来源于《荀子•君道》和《韩诗外传四》的记载。
    《荀子•君道》中是这样写的:“夫文王非无贵戚也,非无子弟也……倜然乃举太公,州人而用之,……行年七十有二……”
    《韩诗外传四》则这样写:“太公七十二而用之者,文王。”
    另外,《说苑.尊贤篇》虽然不说姜子牙七十二岁遇文王,但说:“太公七十而相周,九十而封齐。”
    司马迁拿不准是七十二岁还是七十岁,在写《史记•齐太公世家》时,就笼统地写:“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鱼钓奸周西伯。”
    不管怎么样,姜太公七十二岁时垂钓渭水磻溪、被文王所遇的故事已经深植民间。
    但是,大凡先秦典籍中所提到的名人岁数,很多是靠不住的。
    比如《史记•齐太公世家》中又载:“盖太公之卒百年有余,子丁公吕伋立。”
    按照其字面意思,就是说姜太公死后过了一百多年,他的儿子丁伋即位为齐公。
    我的天,姜太公死了一百多年他的儿子才即位,这个儿子是从哪里来的?他当时得有多少岁了?
    又比如《礼记•文王世子》中记:“文王九十七而终,武王九十三而终。”
    这明显是不可能的。
    原因很简单,《大戴礼》中明确记载“文王十五而生武王”,即周文王在十五岁时就生下了次子周武王。生育武王的女人,按照《管蔡世家》里面的记载,就是文王的正妃太姒。但《管蔡世家》又交待得很清楚,太姒一共给文王生了十个儿子,长子伯邑考,次子武王……第九子康叔封,最十子厓季载。但是,文王死后十一年,武王克殷平天下,大封功臣昆弟,他的两个弟弟康叔封和厓季载竟然因为年幼没有得到封国。太姒大约在文王十三岁时就替文王生下了长子伯邑考,她的年龄只会比文王大而不会小。那么,她生育康叔封和厓季载时,岂不是已经在九十岁以上了?这根本不符合生理科学。所以,周文王死年,决不是九十七岁。
    《大雅•大明》篇中又说“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即周文王在继位之初就与太姒结婚了,将之与《尚书•无逸》所记文王“享国五十年”结合起来看,文王死年大概是六十三岁。
    同样道理,《史记》载:“周王崩,成王少,周公乃摄行政当国。”即武王死后,成王因为年幼,周公不得不亲践天子之位,摄政治理天下。
    这也说明武王死年不可能是九十三岁。
    说过了文王、武王的年寿不可靠,再说回姜子牙。
    姜子牙出生之年不载于任何史料,但《竹书纪年》明确记载了他的卒年:“周康王钊六年,齐太公卒。”
    另外,上博简《举治王天下》里又说文王与姜子牙相遇于文王七年。
    那么,从姜子牙遇文王之年算起,到周康王六年,这段时间是可以大致算得出来的。
    我们来看:
    1、《尚书•无逸》记文王“享国五十年”;
    2、《尚书• 泰誓上》载:“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即文王死后十三年,武王克殷;
    3、《管子•小问》载:“武王伐殷,七年而崩。”《礼记•文王世子》也载“武王七年而崩。”即武王克殷后居天子位为七年;
    4、西汉人刘歆的《世经》认为成王在位三十七年(含周公“摄政”的七年);
    那么,姜子牙在得周文王知遇后,经过了辅佐文王的四十三年、武王伐商的十三年、武王克殷后在位的七年、成王在位的三十七年、再加上康王六年,共一百零七年时间。
    显而易见,如果姜子牙是在七十二岁遇上周文王,即,72+107=179,即姜子牙享年一百七十九岁,根本不科学啊!
    问题出在哪儿呢?
    最大的可能,就是姜子牙初遇文王不是七十二岁,而是三十岁上下。
    只有这样,才会有继续讨论下去的可能。
    为什么不把姜子牙初遇文王时的岁数定位在比三十岁更小的十几岁、二十岁呢?
    上博简九《举治王天下•古公见太公望》里面有记载:“古公见大公望于吕遂。”另外还记载有古公告诫文王的话:“子访之上(尚)父举词”、“得上父,载我天下;子失上父,遂(坠)我周室。”
    即周文王的爷爷古公亶父曾经拜访过姜子牙,并且叮嘱文王一定要想办法得到姜子牙,说什么你得到了他,就得到了天下,丢失了他,就等于丢失周王室。
    假定古公亶父是在他辞世的那一年拜访姜子牙的。古公亶父死后,他的儿子季历继位。过了三四年,季历被商王文丁杀害。文王继位后七年寻访到姜子牙。这期间大概就过了十年。
    那么,古公亶父拜访姜子牙时,姜子牙大概二十岁出头,不能再往小里推了。
    总之,文王礼遇姜子牙时,姜子牙的年纪不应该太大,也不应该太小,应该是三十岁出头,正值盛年,风华正茂。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流传出“太公七十二而用之者”的说法呢?
    应该和姜子牙的名字“太公望”有关。
    姜子牙的名字,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受明代许仲琳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的影响,很多人以为,姜子牙姓姜,名尚,字子牙,道号飞熊,尊称太公。
    其实,在先秦典籍里,是根本不存在“姜尚”、“姜子牙”、“姜太公”这样的说法的,有的只能是“吕望”、“吕尚”、“太公望”、“师望”、“尚父”、“师尚父”等。
    姜姓始祖四岳当年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其后被分封了齐、申、吕、许四个国家。
    姜太公是四岳之后的吕国人,以吕为氏。
    这个吕国在最早的时候,是在今天山西霍州市(以前称霍县)西南,在太岳山的西边。后来的周穆王重新封了吕国,将它迁到了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边。
    现在很多可查的史料,对姜子牙的籍贯都搞错了。
    比如《后汉书•郡国志三》“西海”下注引《博物记》说:“太公吕望所出,今有东吕乡。又钓于棘津,其浦今存。”
    《水经注》引《齐乘》又称:“莒州东百六十里有东吕乡,棘津在琅琊海曲,太公望所出。”《博物志》也说“海曲城有东吕乡东吕里,太公望所出也。”
    这里面提到的地名:东吕乡、棘津、莒州、琅琊、海曲等等,全都在山东,其中的海曲就是现在的山东日照。
    但是,上博简《举治王天下》里有古公亶父访问姜子牙于吕隧的记载。古公亶父原先居于豳地,后迁到岐阳周原,说他不远千里跑去山东访问一个年轻小伙子,很难说得过去。
    显而易见,姜子牙居住的地方应该是在今天的山西霍州市。
    把姜子牙的籍贯错定在山东,应该跟《孟子•离娄上》记载的“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吕氏春秋•首时》记载的“太公望,东夷之士也”之类的说法有关,早早把姜子牙认定为东夷人了。
    《孟子》等书之所以把姜子牙说成东夷人,估计是跟姜子牙封国齐是东海之国有关。
    但姜子牙封国在东海,并不能意味着他的籍贯就在东海。
    例如周公封鲁,但周公的籍贯并不在鲁。
    另外,高诱注《吕氏春秋》说:“太公望,河内人也。”《水经注》引《太公庙碑文》说:“太公望,河内汲人。”这些说法也不能成立。
    再说回来,姜子牙是吕国人,以吕为氏。而先秦人的习惯是:男人称氏不称姓,女人称姓不称氏。
    所以,先秦、秦汉的典籍里对姜子牙常见的称谓是“吕望”、“吕尚”。
    不过,“吕望”里面这个“望”字,并不是姜子牙的原名,而是周文王帮他起的。
    《史记•齐太公世家》交待得非常清楚:“周西伯猎,果遇太公於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適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即周文王出猎,与姜子牙相遇于渭水之阳。一番交谈下来,周文王心情大为舒畅,感叹说,我先君太公在世的时候就说,必定会有圣人来辅佐周,周会因此兴旺发达。你就是这个圣人了,我先君太公盼望你很久了。
    就这样,周文王把姜子牙尊称为“太公望”。
    人们除了从“太公望”这一尊称中组合出“姜太公”、“吕太公”的称呼,还组合出了“姜望”、“吕望”的称呼,让人啼笑皆非。
    另外,很多人认为,因为周武王崇尚姜子牙,以父礼事之,所以尊称为他“尚父”。
    但是,上面已经说了,上博简九《举治王天下•古公见太公望》中,古公亶父曾告诫文王:“子访之上(尚)父举词”、“得上父,载我天下;子失上父,遂(坠)我周室。”
    在古时候,“上”、“尚”相通。
    即“尚父”并不是来源于周武王对姜子牙的尊称,它根本就是姜子牙的名或字。
    《封神演义》里一口一句“姜尚”,的确,在先秦,“某父”中的“父”字经常会被省略,比如《左传•昭公十二年》里“禽父”、“夑父”,其实是鲁公伯禽、晋侯夑。
    所以,“姜尚父”简称为“姜尚”,那是没有问题的。
    但依据先秦的人名、字的通例,“子某”、“某父”都是字而不是名,像“禽父”、“夑父”,都是字,所以,“尚父”应该是姜子牙的字。
    称姜子牙为“师尚父”,是古代有大师和少师,大师就是后来的太师,是最高的武官,掌管军队。
    姜子牙曾经是文王、武王时代掌管军队的大师。
    所以“师”是他的官职名。
    “师尚父”也因此被称“师望”。
    姜子牙的“子牙”是怎么来的呢?《孙子•用间》有提到:“周之兴也,吕牙在殷”。
    不难看出,“吕牙”就是吕望。
    “吕牙”的说法,在先秦典籍中,也仅见于《孙子》。
    有人因此认为,由于“牙”古音疑纽鱼部,“望”古音明纽阳部,疑明准双声、鱼阳对转叠韵,即“牙”是由“望”音转成的。
    姜子牙道号“飞熊”,是文王遇姜子牙前夕,由史扁卜卦,出现了“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的爻辞。后人误把“非罴”转成“非熊”,最终演变成了“飞熊”。
    关于姜子牙的名,宋人吴仁杰在《两汉刊误补遗》卷四中说:“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师古曰:‘太颠以下,文王之四友。’仁杰曰:《表》于四友后又列师尚父,此误也,太颠与师尚父岂异人乎?《书大传》曰:‘散宜生、南宫适、闳夭学于太公望,遂见西伯于羑里,故孔子曰:文王得四臣,丘亦得四友。’郑康成谓周公曰君奭,举虢叔以下五人而不及太公者,太公教文王以大德,周公谦不可以自比,误与表同。”
    即吴仁杰认为太颠与师尚父是一人,即“颠”是姜子牙的名。
    清人苏时学赞同吴仁杰的说法,他在《墨子刊误》中说:“泰颠,当即太公望也。罝属夭,则罔属颠,与太公钓渭遇文王事亦合。迨马融注‘十乱’,以泰颠与太公望并举,后世以为二人。然文王诸臣,自以太公为称首。《书•君奭》篇唯以泰颠与诸臣并举,而不及太公,《逸周书•克殷》篇亦然。若使果为二人,岂容都不道及?是颠即望无疑也。”
    虽然有人认为,《逸周书•克殷》篇里既记载有太颠,又记载有尚父,但《克殷》为战国史官写的东西,并非绝对可靠。战国史官写前代史,常有把一个人写成两个人,或把两个人写成一个人的现象发生。
    所以,姜子牙是姜姓,吕氏,名颠,字尚(上)父,尊号太公望,官太师。
    弄清楚了姜子牙的姓、氏、名、字以及尊称,就不难发现,后人非常有可能是看到了“太公望”里面“太公”这两个字,不知其所指为周文王的爷爷古公亶父,望文生义,以为指的是姜子牙,误以为当时的姜子牙已经很老了,称他为“姜太公”,从而讹传出姜太公七十二岁遇周文王的谣言来了。
    不过,就算姜子牙是三十岁遇文王,但他事周的时间长达一百零七年,还是让人感觉难以置信。
    这里面应该还存在有偏差。
    根据《帝王世纪》所记:“文王即位四十二年,岁在鹑火。文王于是更为受命元年,始称王矣。”说的是文王在即位后的第四十二年,由于金、木、水、土、火这五星聚在西边太阳落山处,在晚霞的映衬下,好像五只赤乌鸟齐聚在岐山周祖庙的上方,西伯昌认为这是上天在指示他去夺取商纣王的王位,于是称这一年为“受命之年”,自认为得天命而称王。
    不过,近代史家通过对出现“岁在鹑火”这一天文奇观进行推算,认为文王改正朔称王的时间应该是在他即位后的第四十三年。
    文王“享国五十年”,即他在七年后去世。
    而《史记•周本记》又载:“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盟津。”
    史家认为,如果说武王是在文王死后九年才开始着手准备伐商事宜,很说不过去。从而推想,武王为了完成父亲的夙愿,他在继位后并没有改年号,仍旧继用父亲的纪年,所以,这里说的“九年”,其实是周文王死后的第三年,这样才比较合理。
    那么,武王克殷事发生于文王死后第十三年。
    克殷后,武王又坐了多少年天下呢?
    前面说了,《管子•小问》载:“武王伐殷,七年而崩。”《礼记•文王世子》也载“武王七年而崩。”即武王克殷后居天子位为七年;
    但《夏商周断代工程简表》把武王克殷后居天子位的年数定为四年。
    前面也说了,西汉人刘歆的《世经》认为成王在位三十七年(包括周公“摄政”的七年在内)。
    《夏商周断代工程简表》则把成王在位年数定为二十二年。
    这么一来,姜子牙遇文王到姜子牙病逝的这段漫长的时间就大为缩水了。
    我们来看一下,周文王即位后第七年遇姜子牙,过了三十六年(即周文王即位第四十三年),文王改正朔称王;过了十三年,武王克殷;过了四年,武王崩;再过二十二年,成王崩;再加上康王在位的六年,总共时间是八十一年。
    假定姜子牙初遇文王时为三十岁,那么,30+81=111,即姜子牙享年为一百一十一岁,就比较可靠了。
    对于《史记•齐太公世家》中说的“盖太公之卒百年有余,子丁公吕伋立”,理解为“姜太公在一百多岁病逝,他的儿子丁公吕伋即位”也比较合理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夏商周断代工程简表》为什么改变古籍的年数把武王、成王的在位年数进行压缩呢?
    原来,西周共和元年之后,是有明确的纪年可查的,属信史时代;西周共和元年之前,各种纪年混乱,尤其商代、夏代之前,不但模糊难考,甚至湮灭而不可考。“夏商周断代工程”的任务,就是要考证出其具体纪年。
    共和元年为公元前841年这一条红线不可逾越,又要维护《史记》中的穆王在位55年、厉王在位37年的记载,“夏商周断代工程”在以西周积年共257年为准的情况下,只好把西周诸王的在位年数进行下调。
    可惜的是,2007年,西周青铜器尧公簋在香港地区展出,该簋上铭文有“公作妻姚簋,遘于王命唐伯侯于晋,唯王廿又八祀”的字样。考古家通过考证,认为这“王命唐伯侯于晋”的“王廿又八祀”指的是成王二十八年。
    如果这个考证成立,那么,《夏商周断代工程简表》说的成王在位年数为二十二年就站不住脚了。
    所以,姜子牙享年是否是一百一十岁上下,还是有波动的。
    但,姜子牙初遇周文王,不应该是七十二岁,否则就太过荒唐离奇了。

    8. 安徽省临泉姜太公酒厂有限公司

    根据以《史记》、《吕氏春秋》为代表的各种已知史料的记载,姜子牙的“姓”为姜姓。姜姓传说起源于炎帝神农,与姬、姚、妫、姒、嬴、姞、妘同为上古八姓,现在有一百多个姓氏都来自于姜姓。
    同样是根据以《史记》、《吕氏春秋》为代表的各种已知史料的记载,姜子牙的先祖在舜帝时期担任四岳之官,辅佐大禹治水有功。正因如此,舜帝和大禹在治水胜利后将吕地封给了姜子牙的先祖。
    于是被封在吕地的姜姓家族便以“吕”为氏,姜子牙就是这个姜姓家族的后代,是为姜姓吕氏。越接近西周的史料越习惯用“吕”这个氏来称呼姜子牙,比如《史记·齐太公世家》就将姜子牙称为“吕尚”。
    因为姜子牙为西周开国立下了盖世功勋,还是周武王的岳父,所以西周将姜子牙的嫡系(齐国)尊为姜姓大宗。到了姓氏合一的时代,人们分不清姜姓与吕氏的区别,习惯性地将齐太公称为“姜太公”。

    TAG:浙江红酒包装盒定做工厂 新乡白酒酒盒套装设计 彭州传统白酒的包装设计

    您可能感兴趣的

    • 瑶啊妹浴粉
    • 锐迈电动声波牙刷
    • 班章老寨
    

    请加微信咨询

    Copyright © 深圳最好的酒盒包装生产厂家 版权所有 xml

    红酒礼盒包装生产厂家 酒类包装设计公司 深圳酒包装设计公司

    鸡西白酒包装设计的 岑溪酒盒包装制作定做 开封酒盒包装盒厂家 弥勒品牌酒盒厂家批发电话多少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